

周三上午,周日上午出诊
医学博士,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,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。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、委员、兼任中华中医内科肺系病学会委员、副秘书长。
擅长治疗:咳嗽、哮喘、肺气肿、肺心病、肺间质纤维化、过敏性鼻炎、急慢性咽炎、鼻后滴流综合征、消化性溃疡、肝硬化、心力衰竭、心律失常、肺癌。
俗话说:“冬天不养肺,一年都白费。”每到冬季,感冒、咳嗽、哮喘、老慢支等问题就频频找上门。这究竟是为什么?从中医角度看,冬季寒气当令,气候干燥,而“肺为娇脏”,最易受寒邪、燥邪的侵袭。想要安稳过冬,养肺是关键中的关键!
今天,就让我们跟随中医的智慧,学会几招简单实用的养肺方法,为您的呼吸健康保驾护航。
一、为什么冬季要特别“养肺”?
中医理论中,肺有以下几个核心特点,让它成为冬季的“重点保护对象”:
1. 肺为华盖,最易受邪: 肺位于五脏六腑的最高处,像一把华盖,覆盖和保护着其他脏腑。外邪(风、寒、燥)从口鼻皮毛入侵,第一个攻击的就是肺。
2. 肺主呼吸,与天气相通: 肺直接与外界大气相通,寒冷的空气吸入体内,首先伤及的就是肺的阳气,导致“寒邪束肺”,引发咳嗽、气喘。
3. 肺喜润恶燥: 冬季气候干燥,无论是北方的物理干燥还是南方的室内取暖,都容易耗伤肺津,导致口干、咽痒、干咳无痰、皮肤干燥等“燥邪伤肺”的症状。
4. 肺与大肠相表里: 肺津耗伤,肠道也会失去濡润,导致冬季便秘高发。反之,保持大便通畅也有助于肺气的宣发下降。
了解了这些,我们就明白,冬季养肺的核心就在于 “防寒、润燥、补气”。
二、中医教你几招,简单实用
第一招:食疗养肺——“吃”出强大肺气
药补不如食补,冬季餐桌是养肺的第一战场。
白色食物为主,润肺生津: 中医认为“白色入肺”。多吃银耳、百合、雪梨、山药、白萝卜等。推荐银耳百合羹、冰糖炖雪梨,堪称“平民燕窝”,滋阴润燥效果极佳。
温热食物为辅,驱散寒邪: 适量食用生姜、葱白、大蒜等,可以散寒解表。晨起喝一碗生姜红糖水,能温暖肺卫,预防感冒。
第二招:经穴养肺——“按”出通畅呼吸
身体自带的“养肺药箱”,随时可以取用。
按揉迎香穴: 位于鼻翼外缘中点旁,鼻唇沟中。用食指指腹按揉,感觉酸胀为宜。能有效预防和缓解鼻塞、流涕,是预防感冒的第一道防线。
敲打肺经: 手臂内侧前沿,从上臂至大拇指一侧,就是肺经循行路线。用空掌轻轻拍打,可以疏通肺经气血。
第三招:起居养肺——“活”出健康习惯
细节决定成败,好习惯是养肺的基石。
避寒保暖: 出门务必戴好围巾,保护后颈的“风池”、“风府”穴,防止寒邪直中。
保证湿度: 在暖气房内使用加湿器,将空气湿度维持在50%-60%,可以有效缓解呼吸道干燥。
通风换气: 冬季室内空气污浊,每天至少开窗通风2次,每次15-30分钟,保持空气清新。
适度运动: “形寒饮冷则伤肺”。运动应以微汗为度,如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慢跑等,避免大汗淋漓导致阳气外泄。运动时间最好在阳光充足的午后。
第四招:呼吸养肺——“练”出深层活力
这是最直接的养肺方法。
腹式深呼吸: 每天早晚,找一个安静的地方,采用“鼻吸口呼”的方式。吸气时,最大限度地鼓起腹部,让空气充满肺的底部;呼气时,最大限度地向内收缩腹部,将浊气彻底排出。每次练习5-10分钟。此法能锻炼膈肌,增加肺活量,改善心肺功能。
三、两类人群需特别注意
吸烟者: 烟草燥热,最伤肺阴。除了上述方法,必须将戒烟作为养肺的首要任务。
“老慢支”人群: 冬季是疾病高发期,除了注重保暖润燥,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服用玉屏风散等中成药益气固表,或在三伏天进行“冬病夏治”,从根本上改善体质。
养肺非一日之功,贵在坚持。将这个冬天作为契机,将以上几招融入日常生活。守护好我们的“娇脏”,才能呼吸顺畅,健康安稳地度过每一个冬天!
注:本文仅为信息分享,不能替代专业医疗诊断、治疗及建议。如有健康问题,请及时就医。责任编辑:王怡萱(EN097)
股市如何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