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朋友年糕是 97 年的姑娘,离异后儿子跟着男方。后来她通过家里相亲认识了现在的男朋友,男生是头婚,此前并未结过婚。
两人谈了三年多,其中有一年是异地恋,异地结束后便订了婚,订婚之后,年糕就搬到男生的城市,开始了同居生活。
同居的一年里,两人处在磨合阶段,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吵架,可感情好的时候,也满是黏黏糊糊的肉麻桥段。
年糕跟我总结过吵架的原因,她独自来到男生的城市,这里有他的亲友甚至父母,她一边要承受自家父母的压力,父母本不赞成她先去男生的城市,主张婚后再迁居,可年糕觉得得先共同生活,才能判断对方是否值得托付;一边要应对男生的父母和朋友;更关键的是,男生的思维还没从原生家庭的 “大家”,转变成他们俩的 “小家”。
两人处理吵架的方式也截然不同,年糕性子急,遇事要立刻沟通解决;男生却习惯冷暴力,希望对方自行平复情绪。
尤其夜里拌嘴时,“矛盾要不要过夜” 本身也成了新的争执点。
不过这些事,男生父母知道得不多。到了两人同居后的年底,男方父母就开始催婚,可也只是单纯催婚,彩礼、三金、酒席这些关键事,半个字都没提,甚至从没主动去女方家拜访商议。
两个年轻人手头本就不宽裕,没能力独自承担所有结婚开支,这事便又拖了一年。
直到去年年底,男方家终于坐不住了,又开始催结婚。男生便组了个饭局,双方父母和媒婆都在场。
饭局上总算谈妥了彩礼和酒席的事,还约定好今年年底办酒席结婚。可心思单纯的年糕却忘了提三金,在她眼里,三金是结婚时雷打不动的风俗,后来即便想起,也觉得谈不谈都无所谓,男方父母总该主动考虑到这部分。她却忘了,装睡的人,你再怎么叫也叫不醒。
今年年初,男方家突然决定在老家盖房,盖房不仅耗光了存款,还占去了两人打工的时间。
转眼到了 9 月,男方父母突然重提结婚的事,跟年糕父母商量,说因为盖房手头紧,想先领证,彩礼延后再给,酒席也等之后补办。
年糕父亲又气又无奈,可也体谅男方盖房后确实经济紧张,便退了一步提要求:彩礼先给一半,办了酒席再领证,而且酒席只请双方亲近的亲戚。这已经算是女方家的让步了。
可男方父亲接下来的做法实在出人意料,他说女方办酒席时,自己没法回老家参加 ,盖房耽误了打工时间,得赶紧挣钱;还说男方这边也不在老家办酒席,改到打工的城市办。
年糕父亲见状便说,要是实在没时间办酒席,那两边就都不办了,但彩礼得一次性给清。
后来年糕和男朋友一起找男方父母商量,男方父亲却突然提出,让儿子做上门女婿。
到这里,我也不知道他们后续会怎样。
男方父亲的态度已经很明确,几乎没有商量的余地,看来之后一连串的结婚事宜,都得靠两个年轻人自己扛。几万块的彩礼说多不多、说少不少,两人凑一凑、攒一攒,其实也能承担,可这毕竟只是婚姻生活的开端啊。
要是婚姻一开头就背着债往前走,往后日子里,难免会为柴米油盐的小事计较,也难免会因为男方父亲当初的做法起争执。
我向来不赞同啃老,可父母若能适当托举一把,孩子的小家庭确实能成长得更快,年轻人的婚姻生活,也会更美满幸福。
股市如何配资炒股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